Collision 中文怎麼翻比較好呢?
Collision 中文怎麼翻比較好呢?
我看所謂的 叉 是指接頭裡面金屬片的部分啦最初由 蘇才峰 發表
:買三叉的頭,一個大概八元到十元不等,不要買到二叉的
請問一下,3叉的頭長的怎麼樣子呢?
真是糟糕了,我買到的應該是二叉的....
壓線時我們是將現排好套入接頭內對不對,不用剝皮
壓頭時因為是用接頭裡的金屬片刺入線裡
要看幾叉,就由接頭旁邊去看金屬部分有幾個凸起就知道了
越多當然接觸面積越多,當然傳輸也越好。
謝謝給偶灌水的機會最初由 unioly 發表
Collision 中文怎麼翻比較好呢?![]()
Collision就直接翻成 碰撞
如CSMA/CD中的CD指的便是Collision Detect碰撞偵測
如Collision Domain指的便是碰撞網域
呵呵~偶們所謂的"叉"也是指接頭裡面的金屬片丫.最初由 signally 發表
我看所謂的 叉 是指接頭裡面金屬片的部分啦
壓線時我們是將現排好套入接頭內對不對,不用剝皮
壓頭時因為是用接頭裡的金屬片刺入線裡
要看幾叉,就由接頭旁邊去看金屬部分有幾個凸起就知道了
越多當然接觸面積越多,當然傳輸也越好。
至於2叉(多股線),3叉(單芯線)是構造問題, 不是接觸面積問題.
說明一下UTP多股線跟單芯線適用範圍好了.
單芯線--->使用24-26AWG的銅導體,剩下應該不用說了吧,
常見有CM/CMR/CMP的等級.
多股線--->由於是使用32AWG的銅導體,所以比較柔軟,
適用於要彎曲較多的地方.最常被製成Patch Cord(跳接線),
至於為啥不叫Crossover是因為常用於Patch Pannel上.
最常見到在機櫃上由Patch Pannel接到Switch/HUB,或者是
Switch/HUB與Switch/HUB串接上.
多股線由於比較柔軟所以大多只用於機櫃上,沒有人使用於
一般佈線上.偶最長也只用過2公尺的Patch Cord(機櫃了不起就42U
當然用不了多長的線咩).
PS.呵呵~又灌水一篇.
嗯! 這裡有些觀念不太對耶!最初由 antiwarman 發表
只有cate 5才能達到100Mbps的速度至於同軸電纜線則只能到達10Mbps,這也是他被淘汰的原因之一。
一條雙絞線的最大傳輸距離為100公尺,超過這個距離則訊號會衰減,當然也就是會開始出錘的意思。一般我們在室內所使用的雙絞線是無包覆雙絞線,也就是俗稱的UTP(Unshielded Twisted Pair)。有時候當你的網路線會經過一些惡劣的環境(如下水道),你也許會想在網路線上面多加一層皮以保護傳輸品質,這種多加了一層皮的雙絞線叫做有包覆雙絞線,STP(Shielded Twisted Pair)。當然價格上STP會比UTP要貴,
另一個較先進的測試裝置是纜線掃描器(Cable Scanner),它可以精準的測出效能與斷裂位置,假如你的線是埋在地下水道的話我相信你就十分需要這玩意兒了。
1.cat 1~4 也可以傳輸 100Mbps 的傳輸率, 只是可用距離短..
2.傳輸線所能傳輸最大距離, 若排除外在電磁干擾. 線路熱雜音. 波群延遲及串音等因素, 主要是依 Pout (輸出信號功率大小, 單位 db) - Loss (傳輸線總衰減, 單位 db) = Receive (接收端信號最低準位) 所決定的..
3. 早期 10BASE-2 的網路線 RG58/AU, 若用來傳輸 100base-t 的信號, 它的單位長度的衰減率, 還比 cat 5 來得低, RG58 傳輸信號頻率為 100MHz 時衰減率約 13.8db/100m, 而 cat5(e) 約為 22db/100m , 由此數據可得知以相同傳輸線長度傳輸 100MHz 的信號頻率時, RG58 的衰減率約只有 cat5 的 1/6 而已...
故若有必要, 將 100base-t 所需 RJ45 中的那四條線, 改成四條 RG58AU , TX(+-)一對, RX(+-)一對, TX線對的兩頭外包覆金屬網要接在一起, RX 亦同, 而 TX 線對外包覆則不要與 RX 的外包覆互接,如此便可傳得更遠...
4.STP 的金屬包覆, 主要是對抗電磁干擾(EMI)用, 當環境電磁干擾, 已不是UTP 所能夠排除時, 使用 STP 能夠形成屏蔽, 進一步抑制電磁干擾; 因此要用在像下水道那類不屬 EMI 的所謂的惡劣環境, 找個鐵弗隆外包覆的 CAT5 線或乾脆埋管, 比較實在些....
5.所謂的"纜線掃描器", 原理是信號在傳輸線傳送時, 若遇到阻抗有所變化時(譬如斷線或短路), 會有反射信號, 故當我們在線頭端送入一方波, 當經過一段時間後, 在線頭端若觀察到反射信號回來, 依反射信號的外觀及所花的時間, 可判斷阻抗變化的位置及種類(短斷路及絕緣劣化等), 簡單型的纜線掃描器多只提供阻抗變化位置的資訊, 至於種類型態, 則需搭配示波器以研判..
補充一下:最初由 山賊 發表
[/B]
2.傳輸線所能傳輸最大距離, 若排除外在電磁干擾. 線路熱雜音. 波群延遲及串音等因素, 主要是依 Pout (輸出信號功率大小, 單位 db) - Loss (傳輸線總衰減, 單位 db) = Receive (接收端信號最低準位) 所決定的..[/B]
100BaseT/10BaseT 中有規定時槽的問題, 傳輸線能傳輸最大距離不代表網路
節點間的最大距離. 並且必需將Repeter(HUB也是屬於Repeter)數考慮進去,
每經過一個Repeter都會產生一定延遲時間.
例如在100BaseT中,若有1個ClassII的Repeter其最大距離為200公尺
若有2個ClassII的Repeter其最大距離為205公尺.
100BaseT中只允許2個Repeter存在.
PS.ClassI 延遲時間為140bits,ClassII延遲時間為96bits.
測線器(Cable Tester)-有在賣,請至順發搜尋
有分兩種,一種只判斷是屬於何種線型(有無跳線)
另一種為每一Line回應(1 to 8)
之前有看過多功能的測線器..
可以測1394.USB.RJ-45等等的..
但是當初沒有預算!!所以沒有買!!
後來有預算之後~~就在也沒有看到它了!!烏烏烏...=c =
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