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要測的是ASUS N6600GT/TD AGP(非TOP版)
於新竹NOVA附近購得,入手價新台幣7300元
華碩官方網站規格
這算是我第二次用nVidia的顯示卡,前一次用nVidia的顯示卡為AGP-V3000(Riva 128晶片)品牌一樣是華碩
當時根本沒用到這張卡的3D加速功能,那時可以說是Voodoo的天下,當然3D加速是用Voodoo囉
而之後用的一直都是ATI的顯示卡
我們先來看看這張N6600GT/TD AGP的包裝吧!(相機是用Sony DSC-W1,拍得不好請見諒)
![]()
在這裡,我要抱怨一下台灣顯示卡廠商的包裝方式
不是一個醜醜的怪頭當封面(例如技嘉的Radeon 9550),就是用3D CG人物(華碩)or 怪物作封面包裝![]()
像ATI的原廠卡,那種封面質感就很不錯。而台灣廠商的封面,怎麼看都很台
而一些機殼的設計,更是台不拉幾的![]()
很想拜託顯示卡廠商,外盒設計得有品味一點好嗎??
=====內容物與附件=====
![]()
![]()
四片光碟除了一片遊戲外,其他都是華碩附的驅動程式與應用程式
附件除了TV-OUT用的S端子線外,還附了一個DVI轉類比輸出的接頭
如果有兩台CRT,也可以用這轉接頭支援雙螢幕輸出
我以為手冊漏給了,原來那張紙就是手冊呀XD
還真是.....省料![]()
=====顯示卡正面特寫=====
![]()
風扇與散熱片的質感很棒
不過別看風扇長那樣,不是藍光的喔
而風扇的音量非常小,蓋上機殼幾乎完全聽不到
(我的電腦裡最吵的只有POWER風扇,CPU風扇也不過2500轉而已)
至於風扇的散熱效果,可以觀察下面測試的溫度變化
=====顯示卡背面特寫=====
![]()
=====顯示卡右下角電容特寫=====
![]()
這張顯示卡上非鋁殼的電容共有兩種牌子
一種是Skywell SEL,另一種是Sanyo,其他的都是鋁殼電容
=====顯示卡正右方特寫=====
![]()
上面有個4-pin電源插座
如果不接的話,會..........
=====記憶體顆粒特寫=====
![]()
![]()
可以看到散熱裝置並未完全覆蓋整個記憶體
讓記憶體留了個尾巴在外面
記憶體用的是SAMSUNG -2ns的DDR-III
而另外一個TOP版則是用 -1.6ns
另外,可以看到明顯的幾個字『PCB MADE IN TAIWAN』
=====輸出部分電路特寫=====
![]()
=====顯示卡輸出特寫=====
![]()
最上面的是TV-OUT的S端子,接著是DVI以及一般的類比輸出
接著,我們來看這張卡的效能如何:
首先,測試用的配備是
驅動程式:
Intel(R) Chipset Software Installation Utility 6.3.0
Intel(R) Application Accelerator 4.7.0.6815
nVidia ForceWare 71.40
顯示卡資訊
另有安裝RivaTuner 2.0 RC15.3供超頻與溫度變化偵測
(重灌系統後除驅動與Windows更新,以及測試用軟體外,皆未安裝任何程式)
測試軟體:
3D Mark 2001 SE
3D Mark 2003 v360
3D Mark 2005 v120
(皆在顯示驅動安裝完後,未做任何調整的情況下測試)
PS.關於時脈部分,有兩種模式
一般在視窗下未跑3D應用程式時,核心/記憶體時脈為300/900
執行3D應用程式時,核心/記憶體時脈為500/900
而此處超頻的時脈皆為執行3D應用程式的模式下
=====3D Mark 2001 SE=====
核心/記憶體時脈:500/900(原廠預設)
![]()
核心/記憶體時脈:520/1100(原廠TOP版)
![]()
核心/記憶體時脈:600/1200(未出現破圖的最高極限)
顯示卡超頻對3D Mark 2001SE的影響不是很大,CPU佔很大的因素吧
=====3D Mark 2003=====
核心/記憶體時脈:500/900(原廠預設)
![]()
核心/記憶體時脈:520/1100(原廠TOP版)
![]()
核心/記憶體時脈:600/1200(未出現破圖的最高極限)
顯示卡超頻對3D Mark 2003有很大的影響
(怎麼卡在9千多分,人家想破萬啦)
=====3D Mark 2005=====
核心/記憶體時脈:500/900(原廠預設)
![]()
核心/記憶體時脈:520/1100(原廠TOP版)
![]()
核心/記憶體時脈:600/1200(未出現破圖的最高極限)
3D Mark 2005對顯示卡超頻的反應也是不大
但還是看得出幾百分的差別
=====後記=====
現在就來談談使用這塊卡的感覺吧
因為之前用的顯示卡是ATI Radeon LE,換上這塊卡後,明顯地感到不習慣
似乎畫面的顏色變得較淡,字體也較糊,而在影片觀賞方面,更是一點也爽不起來
影片部分無論色彩鮮豔度,流暢度,邊緣鋸尺狀,色塊等都較Radeon LE來得差
後來再去敗了台SAMSUNG SyncMaster 173P,改用DVI輸出
字體的清晰度和桌面色澤已有改善,影片也有些微改善,不過還是將就了
(對於常看動畫的我倒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不過GAME方面的表現就十分棒,尤其是DOOM III
那些盤據在基地牆壁上的不明生物組織比之前的用Radeon 9550時
看來更『新鮮』了![]()
而在地獄那關不停lag的情況也大大改善,變得十分流暢,光影效果也更鮮豔
(當然,也有可能是換了台LCD的關係吧)
這是小弟我第一次測顯示卡
本人比較保守因此就沒把散熱裝置拆了看晶片
測的不好或有錯誤請諸位先進多多指教
PS.
有沒有人想看反鋸齒開啟後的效能測試?
還是有人想看SAMSUNG SyncMaster 173P Black的測試?
人數夠多的話我再另外測一下![]()
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