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哪牌的硬碟比較耐操 - 第4頁 - PCZONE 討論區

返回   PCZONE 討論區 > ▲ -- 電 腦 硬 體 及 光 碟 燒 錄 討 論 區 > -- 電 腦 硬 體 討 論 版


PCZONE 討論區



通知

-- 電 腦 硬 體 討 論 版 CPU、RAM、HD、CD-ROM、DVD、主機板等問題都可以在這裡討論

會員

說真的,我也不清楚是不是真的有裂痕
我買回來後裝上去,直到掛了不能開機才拔排線送修
拔排線時,也很輕鬆就拔開了,這樣子會裂開-.-????
自從那次後,我東西也都不去順發買了,燦坤
的售後服務比順發好多了(以我家附近這兩家相比..)
東西有問題,燦坤很阿殺力換貨,順發買個液晶影目
還要簽很像合約一樣東東(還要寫身份證號碼,不然不能買..靠)

回覆
會員

開始懷念起Quantum
回覆
會員

引用:
最初由 kick95 發表
開始懷念起Quantum
真的耶!!
我也有一顆Quantum快十年了 還沒壞,只不過現在讀取時會有點聲音..
回覆
What we fear r the posibilites

"耐操"的定義為何?用什麼做標準?恐怕難有共識.

畢竟3.5吋IDE硬碟也快要變成消耗性產品了
建議各位能多提供一些好的維護方法.
回覆
swr
會員

沒有耐操的硬碟,MTBF這個是最好的參考值,不過IDE都不是實際下去測的(SCSI是..但...)
所以磁帶機 DVD-R CD-R MO等等儲存媒體才有得賣
要不然那些廠商早就吃西北風去了....經常備份才是王道,備份的頻率是看資料的重要性與否
就算有RAID系統也是會有備份系統,二個相輔相成的.........
回覆
努力學習電腦

只有手氣二個字而已

屎的話 買回來就壞軌了=.=
回覆
風来坊

小弟最近還有點想再去抱顆
Seagate Barracuda7200.7 200GB回來擴充一下
Server的容量
不過一想到上頭印的是Product of China
還賣得跟2個月前新加坡制的一樣貴
就有點冷了……
回覆
DS
窮人家的小孩

引用:
最初由 stw_cbx 發表
"耐操"的定義為何?用什麼做標準?恐怕難有共識.
引用:
最初由 swr 發表
沒有耐操的硬碟,MTBF這個是最好的參考值,不過IDE都不是實際下去測的(SCSI是..但...)

耐不耐操是有定義的
只是user沒去原廠查查data sheet裡是怎麼寫的罷了

5X8
7X24
差別在這兒
回覆
會員

我最先是用 Quantum 6.5gb ,民88年安裝在自組的 P2 350mHz 上,Abit BH6 主機板,Memory 從 NEC pc100 64mb 升級至 PQI pc133 128mb,再升至雜牌 128mb+128mb+128mb,民91年學超頻,想把它超壞了換 P3,卻只有後期升級的Teac 540E用了13個月壞了,P2平台仍可使用,民90年4月再加 Maxtor 30gb,再用轉接卡升級 0.18u Celron 1.1g (fsb 100, L2 256k),再超只能到 1.2g,但迄今兩個 HDD 仍未壞!

民90年6月自組的 P3,Maxtor 20gb (7200rpm),用了8個月壞了。

後來自組的 K7,因使用 RAID 0 又把舊 PC 送朋友,故陸續增加更多 HDD,另一個HDD Maxtor 20gb 一年壽命,民91年4月轉向當時最便宜的 IBM 60gb兩個,一個迄今仍未壞,另一個一週就壞了 ,送修回來不到兩個月又壞,再修回來,至一年前安裝在外接盒時弄斷近 jumper 旁的5根 pin,無法安裝系統,因 File Allocation Table error,但儲存資料無問題。

民92年初,WD 80gb四個,竟與 IBM 命運相似,一個用到現在,另一個分別在一週、一個月及三個月換新了三次,然後迄今未壞。

半年前,Hitachi 120mb (8mb)一個,120mb (2mb)兩個,160mb (8mb)一個,迄今未壞。

這些 HDD 的用途,主要在不斷測試各部件的超頻,灌各種作業系統,多重開機,各種軟體的更新測試,重開機的次數之多,對硬體的傷害可以想見。

個人的結論是買三年保固且最便宜的品牌,因為三年內可換『新』,三年後硬碟郊能落伍,已進入待淘汰之列,而在未來大陸製的元件水準漸趨穩定之前,無一家廠商不用其零件及組裝,故買到短命的硬體是機率問題!
回覆
普通會員

引用:
最初由 swr 發表
沒有耐操的硬碟,MTBF這個是最好的參考值,不過IDE都不是實際下去測的(SCSI是..但...)
所以磁帶機 DVD-R CD-R MO等等儲存媒體才有得賣
要不然那些廠商早就吃西北風去了....經常備份才是王道,備份的頻率是看資料的重要性與否
就算有RAID系統也是會有備份系統,二個相輔相成的.........
其實也不是IDE不按照實際去測. 相反的, IDE按照一般消費者使用習慣來測, 也就是一天使用8小時來測. (上次IBM講出實話, 結果被罵個臭頭, 其實各家廠商的IDE硬碟多是以一天八小時的運作來作測試).

SCSI則是按照伺服器的使用特性(不關機)來測, 也就是一天24小時. 相關的要求環境標準也較高(機房), 所以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硬碟損壞的平均時間) 通常比IDE要長2-3倍.

由於SCSI硬碟有較高水準的零件來達到較長的壽命, 附帶可以有較高的空間有較佳的效能. (以同一代硬碟的效能來說)

SCSI硬碟通常有Spare Sector(空閒磁區)可以在硬碟萬一有讀取困難(快要壞軌)的時候, 自動把資料移到Spare Sector, 並且把該區域mark為不讀寫. 電腦使用者完全感覺不出有任何問題.

有的SCSI的硬碟分割表跟硬碟格式化位址不是放在磁片上, 而是放在記憶體(如Flash ROM), 所以幾乎沒有可能因為特殊的硬碟區域損壞造成整顆硬碟無法讀寫的全死狀況.

尤其SCSI硬碟的資料讀寫是經由硬碟本身的一顆小CPU跟SCSI卡上的CPU作溝通, 可以跟其他SCSI設備進行命令排隊(queue)等複雜的傳輸動作, 不會像IDE排線只要接兩個設備, 其中慢的就一定會拖累快的, 而且佔用主CPU時間.

最後只能說........一分錢一分貨........

p.s. 以seagate為例子, 我的SCSI萬轉硬碟的MTBF為1200,000 hours, 一般ide硬碟的MTBF為400,000 hours.

回覆







 XML   RSS 2.0   RSS 
本站使用 vBulletin 合法版權程式
站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本論壇所有文章僅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站之立場,討論區以「即時留言」方式運作,故無法完全監察所有即時留言,若您發現文章可能有異議,請 email :[email protected] 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