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日文漢字的個人解讀 - PCZONE 討論區

返回   PCZONE 討論區 > ▲ -- 網 路 生 活 分 享 區 > -- 閒 話 家 常 灌 水 版


PCZONE 討論區



通知

-- 閒 話 家 常 灌 水 版 上 面 那 些 硬 梆 梆 的 專 業 話 題 插 不 上 話 ?? 那 就 來 這 邊 就 你 周 遭 網 路 上 或 生 活 上 的 話 題 來 哈 拉 一 下

不敗之魔術師
【心得】日文漢字的個人解讀
本來是看日劇及瀏覽日本網頁的,卻越看日文漢字越感興趣,於是追根究底的老毛病又犯了;沒想到漢字學問深似海,找到的典故實在太驚人了!有時看到網友在猜日文漢字的意思,或翻譯時用形似字,因此就我所知的提供給大家作參考,如有謬誤之處、還請指教。日文漢字可分成兩大部分如下:


一、自中國傳入的漢字

1.與目前中文相通,但由於日本不論二戰前後頒佈的新、舊字體,是明治時代以前就傳過來的「明體」為基礎,當中也參雜些異體或俗字,例如「戸」(戶)、「啓」(啟)、「歩」(步)、「姉」(姊) 等。而我國現今流傳的「明體」,因受「楷體」為基準的標準字體影響,或多或少作些修正。

2.異體字
A.收錄自中國典籍,例如:
a)古字「咲」(笑)、「叶」(協) 等。
b)罕字「坂」(阪)、「嶋」(島)、「惣」(總)、「脇」(脅)、「叶」(協)、「冴」(冱)、「楳」=「栂」(梅)、「圀」(國)、「堺」(界)、「渕」(淵) 等。

「咲」是「笑」的古字,日文引用為「花開」的意思。「叶」是「協」的古字,溯源可能比「協」還更早;現今簡体中文借為「葉」。「脇」是「脅」的罕字。「冴」是「冱」的訛體,本字偏旁「互」古時通「氐」,疑「氐」的小篆或「互」本為「牙」之分化字、部分演化成與「牙」相似的罕字「」而混用;因此「」(冱) 可訛寫成「冴」,日文竟將錯就錯也收錄!「楳」與「栂」是「梅」的罕字,「楳」自小篆就是本字或體,「栂」則在中國亡佚已久,及至湖北鳳凰山漢簡出土才重見天日,然而早已傳入日本另指鐵杉屬植物。

「圀」是「國」的罕字,為昔日大周皇帝武則天頒佈的新字,在中國廢棄已久但流傳到日本,近千年後被家喻戶曉、人稱「水戶黃門」的德川光國約在56歲時把名字的「國」改為「圀」;這也難怪,因他極重視朱子學,曾聘明朝遺老朱舜水為師、設「彰考館」,並以朱學的大義名分論為基礎、編修「大日本史」。想必光圀公應是顯耀自己漢學素養才改名的吧!類似的事也發生在中國,話說當年武則天頒佈如「曌」(照)、「圀」(國)、「囝」(月)、「埊」(地)…等新字,也以身作則把名字「武照」的「照」改為「曌」、隨著駱賓王【為徐敬業討武曌檄】,原是歷史的餘燼,卻因名人而流傳千古。

B.二戰後以中國原有俗字為基礎、頒佈簡筆之新字体,例如:
a)俗字「国」(國)、「総」(總)、「様」(樣)、「頼」(賴)、「来」(來)、「弥」(彌)、「剣」(劍)、「竜」(龍)、「冨」(富)、「亜」(亞)、「恵」(惠) 等不勝枚舉。
b)簡体字「区」(區)、「学」(學) 等。
c)假借它字「伝」(傳)、「仮」(假)、「芸」(藝) 等。

「国」是「國」的俗字,原是「囯」也可為「囻」,蓋因古時「王」與「玉」常混用,國共先後簡化字體方案中,為摒棄封建思想而均採「国」;由於日本戰後天皇不再具實權、國家走向民主政體,因此也跟著用「国」而非戰前頒行的「囯」。

民國24年 (1935) 我國民間與官方推行簡体字 (後因反對過大而作罷),如「區」的俗字「」再簡為「区」,引「學」之行草楷化而簡為「学」等。二戰結束後,日本於昭和21年 (1946) 頒行新字体「当用漢字表」中都直接採用。

新字体除了大量使用俗字或簡体以外,另假借它字「伝」為「傳」、「囲」為「圍」、「反」的罕字「仮」為「假」、「芸」比照「應→応」為「藝」等來節省筆劃。


二、和製漢字

1.國字:日本人自造的漢字,例如「畑」=「畠」、「榊」、「彅」等。有的還好,怕是如例舉的沒有同義中文字,無法用中文一對一地唸出來。

2.和製異体字:依日文原則或自行簡化的漢字,例如「塁」(壘)、「渓」(溪) 、「渋」(澁=澀)、「摂」(攝)、「転」(轉)、「釈」(釋)、「応」(應)、「広」(廣)、「壱」(壹) 等。

「塁」是「壘」的變體,原罕字「」,流傳到日本仍沿用該書寫原則,並對照本字修正將「土」移回下方;且還運用該簡筆方式,將「澁」→「渋」、「攝」→「摂」;並非類似的字都適用,如「聶」就不變。「渓」為「溪」的變體,原罕字「」右下方「天」變形「夫」。

「轉」比照「傳→伝」簡為「転」(僅此特例)。日文「釋」與「尺」同音,因此假借其聲符以「尺」替代右偏旁「睪」字形者,成為「釈」(釋)、「択」(擇)、「沢」(澤)、「訳」(譯)、「駅」(驛)。日文中漢字含「黄」、「ㄙ」字形者同音,於是取其「ㄙ」替代含「黄」字形者,簡為本土化形聲字「広」(廣)、「拡」(擴) 等等,這些不能單以中文的眼光來看待。


漢字象徵著中華文化對漢字圈國家的影響;近年來韓國逐步恢復過去禁用的漢字,日本則有一部份人對大量採用俗字或簡体的「当 (常) 用漢字表」深感不滿,主張要使用「正漢字」,就是二戰前與我們現行繁體中文差不了多少的「舊字體」。而大陸學者也曾提出「識繁寫簡」,以謀兩岸文字統一。不論是中華文化、朝鮮文化或大和文化,都同屬漢字相繫的「漢字文化圈」。



線上工具: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漢韓日・英・辭典
CNS11643 中文全字庫
和製漢字の辞典
「小説新潮」オンライン連載 [漢字こぼれ話]
漢字と仮名遣ひ
使用漢字統一辞書

回覆
あなたの家に行く

引用:
最初由 Sheen 發表
「円」疑借自「丹」的變形
琥珀覺得這和'丹'完全沒有關係~
http://member.nifty.ne.jp/TAB01645/ohara/p02.htm#0114

對了,這資料是哪裡來的呢?還是Sheenさん自己翻譯的?
回覆
-停權中-

給Sheen
真正有內含有學問ㄉ男生
真給他喜歡ㄌㄟ
回覆
進階會員

Shenn兄真厲害啊~
像我都只會用"自以為翻譯機"
回覆
版主

如果對這個有興趣的話!!可以翻翻新譯康熙字典!!上面很多都可以查到喔^^
回覆
會員

勉強します
為什麼會是用功,唸書的意思齉我想不透
回覆
不敗之魔術師

引用:
最初由 琥珀 發表
琥珀覺得這和'丹'完全沒有關係~
http://member.nifty.ne.jp/TAB01645/ohara/p02.htm#0114

對了,這資料是哪裡來的?..
我竟忘了【和製漢字の辞典】,應該考證仔細點才對!已刪除該句,謝謝!

這些資料從我標示的線上連結、主要是教育部【異體字典】而來的。
回覆
REI
癡癡笑笑

這篇文章....我想轉給我班上一個哈日族看.
不知道Sheen兄是否首肯?

班上那個哈日族實在嚴重.
想要好好救他一番...
有多嚴重?
平日討厭蔣中正.
因為他抗戰擊敗小日本.
使台灣回歸中國...
抄黑板的時候.
黑板上同時可以出現5種以上的文字.
(繁體中文.台灣簡寫.日本漢字.大陸簡體.日文還有英文...印象中還看過注音文...)
常常讓同學看的莫名奇妙.
還好小弟有看日本職棒跟日本動漫畫.
並且常常到大陸網站找東西.
(就是DOWNLOAD啦...)
所以免於荼毒...
至於動畫.CD更不用說了...
日本經濟不錯可能要感激他...
課業...不用說...
當然是國文最不擅長...

回覆
會員

喔....
我那天打我們校長或老師寫的稿.....= =|||
那些字真的有夠你認的
老師們都看得懂
我都看不懂
簡體+正體+草體=自創體= =?
就拿"鑫"字來說
他們寫得跟"摂"這個日本字很像= =
一個 金
下面四個點
就跟那個日本字的~一個耳~下面四個點一樣
哇勒....我都認不出來= =
回覆
あなたの家に行く

「戸」(戶)「啓」(啟)「歩」(步)「眞」(真)「咲」(笑)「叶」(協)「坂」(阪)「嶋」(島)「惣」(總)「脇」(脅)「姉」(姊)「冴」(冱)「圀」(國)「楳」(梅)「堺」(界)「国」(國)「総」(總)「徳」(德)「様」(樣)「頼」(賴)「来」(來)「弥」(彌)「剣」(劍)「竜」(龍)「冨」(富)「渊」(淵)「恵」(惠)「塁」(壘)「区」(區)「渓」(溪)「学」(學)「亜」(亞)「沢」(澤)「渋」(澁=澀)「摂」(攝)「伝」(傳)「仮」(假)「芸」(藝)「畑」=「畠」「榊」「彅」

文字終於能夠看清楚了。

回覆







 XML   RSS 2.0   RSS 
本站使用 vBulletin 合法版權程式
站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本論壇所有文章僅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站之立場,討論區以「即時留言」方式運作,故無法完全監察所有即時留言,若您發現文章可能有異議,請 email :[email protected] 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