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BLE業者無動於衷嗎? - 第10頁 - PCZONE 討論區

返回   PCZONE 討論區 > ▲ ADSL_CABLE_FTTH 寬 頻 上 網 討 論 > -- Cable Modem 心 得 交 流 版


PCZONE 討論區



通知

-- Cable Modem 心 得 交 流 版 Cable Modem 廠商選擇與使用心得交換,以及實際使用上的問題心得問題與討論。

-停權中-

引用:
最初由 raytracy 發表
[B]石兄的說法也沒有錯, 相信還是有很多人想知道自己到底買到什麼樣的品質?
現在就在於市場對於產品規格的標示共識是什麼? 如果業者的共識是不把頻寬當成規格來競爭的話, 那消費者其實也無從比較起. 我們若從全美22大 ISP 中: http://isp-planet.com/research/rankings/usa.html 隨便找幾家來看, 就會發現人家幾乎全部都是不保證頻寬, 而且絕少有人把頻寬速度寫在產品價格中, 只會在產品描述裡略為說明, 而且都很含糊, 例如:

====================
Download speeds up to 2 times faster than 1.5Mbps DSL, and up to 50 times faster than 56K dial-up.*

請注意其用詞是「Download speed」, 不是「bandwidth」, 而且是「up to」(最高可達); 這裡面弔詭之處, 就在於:「下載速度達到 1.5Mbps 的兩倍, 並不等於下行頻寬就是一定是 3Mbps」, 其中隱藏了許多模糊的地帶 (這個涵義若解釋給台灣消費者聽, 恐怕會一頭霧水, 感到無法理解與接受). 然後最下面再用一行小字附注:
Actual speeds may vary and are not guaranteed.

有些 DSL 業者會直接這樣附註:
Actual download and upload speeds may vary depending on distance, line quality, and phone service provider
======================

以上 "不保證範圍" 都是包含全部產品, 不像 Hinet 只有 8M 才說跟距離有關. 美國 ISP 通常只有一種產品 (大型 ISP 是 3M/256K, 小型 ISP 通常是 1.5M/128K), 頂多分成家用型或商用型, 但都會事前說明:有可能因為各種外在因素而達不到.

在這樣的業者共識下, 消費者可以被教育得很清楚, 業者要傳達訊息的就是:「請不要來跟我們爭論頻寬速率的問題, 我們這個產業已經事先說明了, 雖然有最高速率的限制, 但無法對實際可使用的速率有任何保證」. 當所有業者口徑一致時, 消費者的爭論就沒有著力點了.

日本的狀況也跟美國類似, 業者口徑一致, 不會對消費者保證任何速率.

這對一般的消費者並沒有太大影響, 也印證小弟先前的市場調查結果: 70% 客戶並不關心自己的速率是多少? 對於專家型消費者, 則可以透過評比討論等方式, 在專家社群中歸納出對各家 ISP 的品質印象, ISP 業者也可以自由決定是否要對社群的品質印象提出回應.

例如以 PC Power Supply 的例子來看, 評比結果出來後, 專家型消費者願意付較多的錢, 去選擇功率因數大於90%以上的產品, 但一般消費者卻是仍舊依照自己的方法去選擇, 因為他們不了解功率因數代表的意義, 即使專家說明了也沒有用, 因此功率因數低到50%的產品照樣賣, 而且搞不好還可以熱賣, 因為價格符合他們的預算. (看看蛇x象 vs x韻的銷售量便知) 有的業者根本不屑參加這種評比 (如: x盟), 因為不管社群怎麼批評, 他們仍然有自己的一群支持者會去購買. 這樣的機制基本上是健康的, 如果寬頻服務也能像這樣互動, 就不會有問題, 關鍵在於市場要夠開放, 消費者要能很容易地選擇, 這關鍵在目前的市場上是有隱憂的.

專家消費者期待的是「品質透明化」, 業者緊守的是「降低承諾風險」, 這兩件事情其實可以透過類似上面 Power Supply 的模式, 拉近雙方的距離. 不需要針鋒相對的正面衝突. 有些事情可以放在檯面上說(如合約, 文宣), 有些事情則透過非正式的場合(如社群, 雜誌)來傳達.

小弟無意否定現階段大多數消費者的認知, 不過希望提出一個新觀念, 以及其他國家的市場認知, 供大家思考. 真要朝這方向進行, 可能也需要幾年的工夫來教育市場.

若有機會, 小弟其實還想討論另外一個認知的問題: 「寬頻(Broadband)」 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是指「頻寬很寬」嗎? 這可能要怪當初翻譯的人翻得不好, 才會造成現在消費者把焦點都只集中到「頻寬」這件事.....各位有興趣可以去找找國外關於「寬頻」這個名詞的起源, 大家來研究看看....

耶~~~!! 別一次就把我的絕招都洩漏出來嘛, 這樣在第一關就被看光了, 後面怎麼出奇招秒殺大魔頭啊~~~~.......:jocky:
俺不是大魔頭啊~~~~
(所謂大魔頭起碼要不吝於分享所學及指導他人排除問題,積極主動......
俺個人只是在PCZONE 討 論 區裡面跟大家聊聊天而已........)

石之軒大哥06-19-2004 12:12 AM 說得好阿

日本的狀況據俺個人所知,絕少有公司不把頻寬速度寫在產品價格旁邊(為
什麼俺個人用絕少這中文字眼呢,因為要俺個人鎚胸口吹牛,俺個人沒有絕
對把握),而且據俺個人所知,部分公司還會在產品描述網頁裡面列出仔細
圖表







日本下傳45M上傳3M,實際在兩公里之內起碼有10M速率
而咱們呢,中華電信的數據交換機的實際建置情形如何?根據在網路界
已有25年經歷的于宏基表示,中華電信的交換機距離在2公里內者佔90%
以上
http://www.ettoday.com/2003/10/11/339-1526577.htm

除了日本之外,還有越南、中國大陸、香港公司都把頻寬速度寫在產品價格
旁邊(中國大陸、香港公司網站因為有中文說明,俺就不贅述了,至於看不
懂越南文字的台灣網友別擔心,PCZONE 討 論 區裡面有指導他人的兄弟存
在,例如:
http://www.pczone.com.tw/vbb3/showthread.php?t=125181
)

如果有兄弟看不懂越南人怎麼樣算上網費用的,可以看越南郵電網站
http://www.vnpt.com.vn/
這網站有英文說明(首頁的最左下角)

越南也在努力發展網路與電腦遊戲事業....









俺個人比較頃向於Make大哥 06-19-2004 12:36 AM 說的
http://www.pczone.com.tw/vbb3/showthread.php?t=125665
如果CM不限速~
然後機房那裡QoS做的好的話...那我會選擇使用CM....

線路上明明有30m可以用,而且還有10m空著沒人用....
這時候卻因為限定速度....那10m就浪費掉了...
而人多的時候有可能比較擠...這時候QoS提供品質維護~
讓使用者不至於感覺到雍塞~
當然沒做QoS的話會塞...結果大家用起來都不高興..
就像交通管制一樣~





至於為什麼東森 Cable Modem 下傳還鎖在1.5M
東森 Cable Modem 上傳還鎖在30K

明明當初講好2M/256K,連線費每月 NT$1,000
偏偏還搞限速

回覆
-停權中-

我個人覺得

我也在美國待過兩年
也用了兩年的雙向 cable (COX communications)

沒錯, 它是寫最快比撥接快100倍以上
但是也許是文化 民情的不同

亞洲國家的ISP通常都會寫 價格和速度 讓消費者來決定

但是不能動不動就以 不保證頻寬 來搪塞所有的藉口
這只是一種鴕鳥的心態
其實又牽扯到ISP良心的問題


集縮比 和node 超賣頻寬的問題 又浮上檯面

如果第四台連到ISP 頻寬夠的話
這下應該是ISP的問題才對

我覺得ISP有責任做好各區域的頻寬管理
不能動不動以成本太高為藉口 不做努力與改善
我想這樣一來 CM 會死得更快而已


日本的CM 美國的CM 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呢?
學學別人的長處吧!!
回覆
CM Board Moderator

小弟也很同意 chih_haohung 兄的看法, 也就是 ISP 在尚未盡到完全的努力之前, 不能把努力不足的結果歸責於「不保證頻寬」. 雖然我們知道寬頻技術上, 因為傳輸特性的關係, 會造成頻寬上的差異, 但這絕不能當成業者不改進其他效能項目的一種藉口.

PPPP 兄別緊張, 小弟心目中的「大魔頭」向來都是中x電信.....

歡迎各位來投票:
http://www.pczone.com.tw/vbb3/showthread.php?t=125783
同時也可發表各位對投票主題的見解....
回覆
胡亂灌水王

引用:
最初由 raytracy 發表
小弟也很同意 chih_haohung 兄的看法, 也就是 ISP 在尚未盡到完全的努力之前, 不能把努力不足的結果歸責於「不保證頻寬」. 雖然我們知道寬頻技術上, 因為傳輸特性的關係, 會造成頻寬上的差異, 但這絕不能當成業者不改進其他效能項目的一種藉口.

PPPP 兄別緊張, 小弟心目中的「大魔頭」向來都是中x電信.....

歡迎各位來投票:
http://www.pczone.com.tw/vbb3/showthread.php?t=125783
同時也可發表各位對投票主題的見解....
chih_haohung 兄的意見其實也是大家最關心的~~因為並不是每一個地方的系統台都這麼努力,往往都要有很多的抱怨後才願意改進,甚至根本懶的理你...因為現在有線電視的生態已經都變成一區只有1-2家業者~~只有一家的更是屌~~要裝就裝~~不裝拉倒~~不然你不要看~~而且還會強迫季繳~~~~
回覆
k2
造口業之徒

引用:
最初由 raytracy 發表
若有機會, 小弟其實還想討論另外一個認知的問題: 「寬頻(Broadband)」 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是指「頻寬很寬」嗎? 這可能要怪當初翻譯的人翻得不好, 才會造成現在消費者把焦點都只集中到「頻寬」這件事.....各位有興趣可以去找找國外關於「寬頻」這個名詞的起源, 大家來研究看看....
(Broadband) 寬頻
(Baseband) 基頻
用 Baseband 在 Google上搜尋就有不少中文資料了
不過還是有看過小白拿"寬頻"和"窄頻"來做對比的
連很多mis對實體層都不了解,更不要說End user。
引用:
最初由 pppp 發表
日本下傳45M上傳3M,實際在兩公里之內起碼有10M速率
而咱們呢,中華電信的數據交換機的實際建置情形如何?根據在網路界
已有25年經歷的于宏基表示,中華電信的交換機距離在2公里內者佔90%
以上
日本知名網站 http://www.watch.impress.co.jp/ 實際測試兩公里內傳輸只有約 5M 左右

線路長約2km環境でのフレッツ・ADSL モアII効果は?
http://bb.watch.impress.co.jp/cda/special/2335.html

前兩年adsl速度還在512k為主流時pczone有篇文章教大家改 adsl協定為 g.lite
在斷線時重新連線速度會比較快。
結果現在環境改變,當adsl速度提升至2m時。
卻因當初制定 g.lite規格就是設定在1.5m以下運作。
反倒一堆人因為改了 g.lite而達不到速度卻到處亂怪別人。
還想故意燒壞 adsl modem 來換。
使用者的教育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回覆
-停權中-

引用:
最初由 k2 發表

前兩年adsl速度還在512k為主流時pczone有篇文章教大家改 adsl協定為 g.lite
在斷線時重新連線速度會比較快。
結果現在環境改變,當adsl速度提升至2m時。
卻因當初制定 g.lite規格就是設定在1.5m以下運作。
反倒一堆人因為改了 g.lite而達不到速度卻到處亂怪別人。
還想故意燒壞 adsl modem 來換。
使用者的教育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這事兒俺個人不清楚,寒舍是Cable Modem老客戶........故意燒壞
adsl modem????怎麼樣燒壞????放置大太陽底下曬????

引用:
最初由 k2 發表

日本知名網站 http://www.watch.impress.co.jp/ 實際測試兩公里內傳輸只有約 5M 左右

線路長約2km環境でのフレッツ・ADSL モアII効果は?
http://bb.watch.impress.co.jp/cda/special/2335.html
您那網頁註明甲斐祐樹2003/08/08 11:20
而俺個人引用資料是今年的

甲斐祐樹寫文章時候孫正義根本還沒有推出下傳45M上傳3M
回覆
進階會員

引用:
最初由 raytracy 發表
新莊在下半年可能也會成為小弟轄區.... 但目前仍處在組織重整與人事調動的不確定期間, 新莊永佳樂有線電視會主導寬頻建設的進度, 應該在暑假過後可以開始小地區的服務, 年底前全區建設完成.....
呵呵~這個好...我喜歡~多謝raytracy兄的告知...

如果價格跟線路都OK的話~那我一定率先衝向雙向Cable的懷抱..即便ADSL違約也是要的啦..

不過~不知道raytracy兄所指的小地區是哪??家中目前已經有牽裝永佳樂的有線電視系統~很想當第一批Cable的試用戶...希望有機會能達成..(小弟家大約在盲人重建院這附近),因為鄰近的地區都有離機房過遠的問題~所以轉而期待Cable的
茁壯...

如果家中轄區有幸讓raytracy兄掌管~想必新莊的Cable/ADSL寬頻大戰一定會精采可期... ~加油,raytracy兄...

可否麻煩raytracy兄~不知道能否透露永佳樂的線路維護.管理是否有一定品質~
勞麻你那麼多問題~還望回覆,感謝感謝...
回覆
CM Board Moderator

引用:
最初由 France 發表
可否麻煩raytracy兄~不知道能否透露永佳樂的線路維護.管理是否有一定品質~
永佳樂的黃總經理, 本身對 IT 知識有相當程度的認知, 這點與其他總經理較少具備 IT 知識的狀況是不一樣的. 再加上, 黃總與永佳樂的工程經理, 本身都是宜蘭人, 原本就在宜蘭的有線電視內任職, 後來才外調新莊, 所以跟宜蘭這邊的團隊還是有密切的聯繫, 而且原本黃總就是我們集團裡面, 組織管理能力非常強的頂尖經理人, 小弟相信他們在管理上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現在比較擔心的是基層工作人員, 因為先前沒有接觸的經驗, 所以在維運和客服方面, 可能會沒有那麼快上軌道. 以先前高雄導入的經驗來看, 若無其他協助, 大約需要半年至一年的學習期, 才會慢慢熟練. 不過, 幾個月前高層曾交代小弟, 要大力支援永佳樂, 因此小弟會設法降低初期所遇到的一些困難與障礙, 讓學習期盡量縮短.
回覆
菸酒無盡處

想請問一下Raytracy前輩,

前面您提到消費者以及ISP對於速率上認知差異的問題, 那為什麼ISP本身在行銷的時候不直接打個折扣呢? 既然無法達到理論值, 那為何不直接以實際值標示? (竊以為可以減少一點紛爭啦..)

比如說(以我用的xDSL為例好了 因為比較熟) 2M/256k的速率, 平常使用實際上的速率大約是200KB/s左右(下載), 那為什麼不在DM上直接標明"實際"的速率呢? (e.g..DM上就直接印下載速度為200*8=1600Kbps, 而不是2048kbps)

這個問題可能有點蠢啦..因為沒有人提出這樣的看法過, 可能真的有原因..不過小弟確實不太明瞭XD

另, 想請問一下板橋地區是否有在Raytracy前輩所涵蓋的範圍呢? (對此地CM生態不是很了解..只知道最近有雙向了)

感謝Raytracy前輩撥空回覆.
回覆
CM Board Moderator

引用:
最初由 xturtle 發表
前面您提到消費者以及ISP對於速率上認知差異的問題, 那為什麼ISP本身在行銷的時候不直接打個折扣呢? 既然無法達到理論值, 那為何不直接以實際值標示? (竊以為可以減少一點紛爭啦..)
1. 因為每個人的狀況不同, 無法找出一個標準. 例如, 以您舉的例子, 大約是 1.6M, 但別人可能是 1.2M, 1.8M, 2.0M, 0.9M, 1.9M....很難說到底應該標示成多少?

2. 如果照您所說的標了, 就會發生: 有些ISP較高, 有些較低; 而較低的ISP業務一定比較吃虧, 例如標 1.6M, 產品會賣不出去 (跟其他標高於 1.6M 的相比), 此時業務人員一定會去找個客戶測試結果高於 1.6M 的, 要求公司提高標示, 以便在數字上贏過其他 ISP.

3. 照這樣發展下去, 最後結果一定是所有 ISP 都只標示出最高值: 2.0M, 沒有人會願意標較低的速度. 大家寧可用小小的文字註解去說明: 那並非最保證值, 也不願意在 DM 數字上就輸給對手.

這是市場互相競爭的結果, 沒辦法避免. 除非有法律上的機制, 禁止業者這樣標示, 否則只要不構成違法, 業者會盡其所能的在宣傳品上吸引客戶.
引用:
另, 想請問一下板橋地區是否有在Raytracy前輩所涵蓋的範圍呢? (對此地CM生態不是很了解..只知道最近有雙向了)
板橋有大豐與海山兩家, 兩家的關係很接近, 互為持股. 印象中, 海山是用東森與 GIga, 大豐則是自己的大無畏ISP, 不知上游是誰. 小弟僅知大豐曾來找過我們投資, 但據說他們的實體網路品質不夠好而告吹(以上純屬傳聞, 小弟未曾實地勘驗).

目前小弟與這兩家均無合作關係.

回覆







 XML   RSS 2.0   RSS 
本站使用 vBulletin 合法版權程式
站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本論壇所有文章僅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站之立場,討論區以「即時留言」方式運作,故無法完全監察所有即時留言,若您發現文章可能有異議,請 email :[email protected] 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