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種無損音樂格式 - 第4頁 - PCZONE 討論區

返回   PCZONE 討論區 > ▲ -- 電 腦 軟 體 討 論 區 > -- 多 媒 體 討 論 版


PCZONE 討論區



通知

-- 多 媒 體 討 論 版 包括各種影像剪輯、聲音與音樂製作、播放和管理、視訊轉換與多媒體製作等問題與解答。

觀看投票結果: 具有潛力的無損音質格式
TTA 76 10.31%
WV 84 11.40%
FLAC 392 53.19%
APE 283 38.40%
WMA 74 10.04%
YALAC 14 1.90%
多重選擇投票。 投票者: 737. 您不可以參加此投票

會員
回覆: 5 種無損音樂格式
沒人在用 wavepack (wv) 嗎?在 goldie 提到的 foobar2000 wiki 裡,看起來他的規格功能是最完善的耶!pros 最多、cons 最少。雖然目前流傳不廣,但我覺得這真是個有潛力的格式,而且也是 Open Source 的,真該好好推廣。

回覆
工程屍
回覆: 5 種無損音樂格式
引用:
作者: 琥珀
「冒険でしょでしょ?」的 off vocal,其 TTA 和 320Kbps MP3 版本交替一直聆聽、一直聆聽、一直聆聽,到現在耳朵已經變得無力。

自己是覺得音質差距極小,幾乎分辨不出來。

MP3 聽久了,自己是有一種怪怪的感覺,總覺得這聲音好像缺少了什麼東西的樣子。
如果各位有 Ogg Vorbis 編碼的影片或音樂,仔細聆聽看看,感受應該會與 MP3 音樂不一樣。

看來,只有未來人才能體會到這些音質的差別在哪裡吧?
一般來說音場的寬度會萎縮、深度會變淺,樂器定位會變
但是這又和播放器材等級、擺位及個人對真實樂器聲音的經驗有關

結論:專心聽歌,不要想東想西自尋煩腦,128K的MP3也是可以聽得很感動滴
  (不然就得交學費…… 一個這個月已經繳一萬多的人留

此篇文章於 2006-05-14 12:30 AM 被 Anonymous 編輯。.
回覆
會員
回覆: 5 種無損音樂格式
引用:
作者: 琥珀
1. TTA (The True Audio)
http://www.true-audio.com/
TTA 'True Audio' 可逆音声圧縮

2. WV (WavPack)
http://www.wavpack.com/

3. FLAC (Free Lossless Audio Codec)
http://flac.sourceforge.net/

4. APE (Monkey's Audio)
http://www.monkeysaudio.com/
前面許多人支持 flac 的原因中都有:flac 是 open source,可是剛剛仔細一看,其實以上四種都是 Open source 啊。只不過 Monkey's Audio 的 Open source 是作者訂的授權,不是 OSI-certified 的 GPL、BSD 等常見授權。

目前無損音樂格式中,Monkey's Audio 算是老牌子了,算是佔有蠻大的比例,但從維護個人音樂資料庫的角度來看,在這幾種格式裡,我最早刪掉的就是 Monkey's Audio,因為沒有 error handling 感覺有點危險、沒有 multichannel 感覺沒有未來性。雖然它壓縮能力強,但都用無損格式了,我並不在乎那百分之幾的硬碟空間。如果要省空間,那我會用 MPC 或 OGG。如果要考量到跟別人交流、放到 MP3 隨身聽的話,我會用 MP3。

剩下的 flac、wavpack、tta,我會先刪 tta,因為它除了功能比較少,還有就是它的軟體支援還不如 flac 與 wavpack。

至於 wavpack 跟 flac, flac 目前比較流行,後勢看漲。從實際面來看,flac 的硬體支援目前比 wavpack 強蠻多的,所以我會比較建議一般人用 flac,不過,我個人是比較喜歡 wavpack 啦,使用 wavpack 最明顯的好處大概就是節省壓縮時間吧!(跟 flac 相比)
回覆
あなたの家に行く

128 Kbps MP3,如果拿好一點的頭戴式耳機來聽,音質的確是差了一些。如果要用 CBR,目前用 160 Kbps 就不錯了。



投票是允許多選的。這不是在選目前流行格式,或是因為某人推薦 X 格式就投 X 一票。不管各位看了多少相關部落格、論壇的文章,或是只看了維基百科的 PROs and CONs,都應該自己實際 encode/decode/play 幾次,然後才開始投票。
回覆
風来坊
回覆: 5 種無損音樂格式
小弟目前是改用 FLAC
沒為什麼,只是因為 APE 感覺太耗資源,且使用 foobar 播放時一開始會 lag 住幾秒…
再說,小弟很懶, rip 都是用 Easy CD-DA Extractor 這套軟體~自然就不會去考慮 TTA 了
另外會再將其中會想傳到 mp3 player 聽的多壓一份 MP3 VBR 留著
看樣子…硬碟又不夠大了 =_=|||

此篇文章於 2006-05-14 07:08 AM 被 lenbo 編輯。.
回覆
會員
回覆: 5 種無損音樂格式
剛看到琥珀兄的回覆,是有點落寞的,好像自己變成臭屁大王。不過後來仔細想想,覺得其實蠻有道理,畢竟我只是看到人家整理的東西,不曉得實際比較起來到底如何,幾個格式中我也只分別玩過 flac、ape 跟 wv,但沒有用同樣檔案比較過,所以我做了一個簡單的測試。

把一個 wav 檔分別壓成 flac level 8、flac level 5、ape high、ape normal、wv high、wv default。(使用的轉檔軟體是 foobar2000 的 diskwriter、flac 與 ape 採用 diskwriter 裡的選項,版本不明、wacpack 4.31)

結果:
檔案大小:APE < Wavpack < Flac

62,622,044 001 Ecotopia.wav
22,077,588 001 Ecotopia ape high.ape
22,666,248 001 Ecotopia ape normal.ape
24,827,694 001 Ecotopia flac 5.flac
24,734,584 001 Ecotopia flac 8.flac
23,905,186 001 Ecotopia wavpack default.wv
23,266,620 001 Ecotopia wavpack high.wv

APE 壓縮率居冠是預料中的事。Flac 的結果我覺得有點奇怪,level 5 跟 level 8 的結果差異那麼小,不知道是不是我過程有出錯。

播放時 CPU 佔用: APE > Flac > Wavepack

CPU 佔用率我是用 Process Explorer 看的,並不是很精確,不過這三種格式的差異還蠻明顯的,所以應該還算有參考價值。APE 佔用率多在 3.3~5.8 間徘徊,Flac 在 1.7~4.X 徘徊,多半在 2.X 或 3.X。至於 wv,真是讓我跌破眼鏡,竟然比 flac 還低,在 0.85 ~ 2.X 徘徊,大多數是 0.85 跟 1.71。

壓縮時間忘了測,下次有時間測再補。這個音樂檔案是 Oregon 的演出,是爵士五人小團體。
回覆
あなたの家に行く

沒有選擇 WavPack,是因為經驗不足。無法對自己不熟悉的格式投下一票。

自己不一定都會選擇 open source 的東西。使用一個軟體、一種音樂格式,真正會去看 source 的人真的很少。

這些無損音樂格式,目前要求能在電腦上播放就可以了。如果想延伸到家用音響、汽車音響、隨身音樂播放器,有一定的難度。有隨時隨地都要聽音樂的習慣,應該要選 MP3 和 WMA 等主流失真音樂格式,而不是選擇以上的這幾種格式。

每個人看這些格式的優點和缺點,其實都不太相同。有些人是以效率為第一考量,例如編碼速度快不快?解碼速度快不快?CPU 使用率是否在 3% 以下?有些人是以檔案大小為主,看哪個格式的檔案最小,就用該格式,畢竟現在擁有高檔配備的使用者也不少。

除了 WMA 以外,這幾種音樂格式,各位選擇最適合當前環境下使用的即可。配備不錯的可以選擇 APE 和 FLAC,尋求編解碼速度要快又平均的使用者可以考慮 TTA。

WavPack 能以失真的形式存在。可以製作出 WV+WVC 的組合,這樣就是無損音質。只留下 WV 就是有損音質。對於想聽無損音質的人,同時下載 WV+WVC 檔案;想要節省下載時間,或只想聽有損音質的人,只要下載檔案比較小的 WV 檔案。如此即可滿足不同需求的聆聽者。有損和無損音質,可以各取所需。這是 TTA/FLAC/APE 無法實現的功能。

大體而言,這些格式沒有好或不好的問題,只有會用的使用者和不會用的使用者。
回覆
會員
回覆: 5 種無損音樂格式
個人認為:選擇 Open Source 的理由並不是自己會去看 Source,而是比較看好 Open Source 的發展。為什麼看好?因為小弟認為 Open Source 在軟體界是一種「政治正確」的意識形態,會有許多狂熱、有能力的支持者願意無償付出 ,而且也比較容易號召群眾來支持,進而引起廠商的注意、凝聚商機,有商機才會有產品,有產品,支持者才會多。不過當然,不是 Open source,只要行銷得宜,還是會成功的,例如 iTune 的 aac,不過我相信許多人不喜歡這種有保護機制的檔案格式。

之前用 Process Explorer 觀察的是 foobar2000 0.8.3 的 CPU 佔用率,這兩天把 foobar2000 升級到 0.9.1,插件更新後,情形似乎有點不同了,但 CPU 佔用率還是 APE > flac 、 wavpack。後兩者佔用率差不多,需精確測試才有辦法分辨。

另外用 foo_benchmark 測了 decoding speed,使用 5 pass,結果如下。

File: Ecotopia flac 5.flac
Speed (x realtime): 176.171
File: Ecotopia flac 8.flac
Speed (x realtime): 175.618
File: Ecotopia wavpack default.wv
Speed (x realtime): 110.307
File: Ecotopia wavpack high.wv
Speed (x realtime): 61.538
File: Ecotopia ape high.ape
Speed (x realtime): 38.248
File: Ecotopia ape normal.ape
Speed (x realtime): 43.344
File: Ecotopia tta.tta
Speed (x realtime): 42.903

flac 仍是解碼速度的王者,wavpack 次之,ape 與 tta 差不多。初次使用 tta ,感覺壓製速度相當快,但解碼速度的測試結果有點跌破眼鏡,跟 flac、wavpack 相比,好像不能算「解碼速度快」吧。 Orz
回覆
會員
回覆: 5 種無損音樂格式
剛剛看到一個網頁,測試關於 flac 的壓縮,證實了我之前 level 5 與 level 8 差異很小的發現。
http://people.ucsc.edu/~rswilson/flactest/
引用:
All recommended presets were in the 70-75x range, so it is fairly safe to say that additional compression settings have little speed penalty. Furthermore, there is EXTREMELY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4" through "8". However, decoding speed is definitely dependant on encoding parameters.
回覆
あなたの家に行く

上面的編解碼,是指 wav 檔案 <-> ape/flac/tta 檔案的轉換,花費的時間當作參考。或許應該說「壓縮」和「還原」比較好。如果是「播放 FLAC/TTA/WV/APE 音樂」,情況就不太一樣了。

轉換是採用指令操作,不藉助第三方前端圖形軟體和插件。

Optimized TTA Encoder, Faster than WavPack Def, with better compression

作者 (Liisachan) 應該也是在這裡註冊的同一人?

又,有沒有人以 WavPack 當主要格式使用的?如果只有少數人來測試,難免會有先入為主的情況產生。但是,測試數據也不能代表一切就是了。有許多看不見的特性,無法單純用數字來衡量的。

回覆







 XML   RSS 2.0   RSS 
本站使用 vBulletin 合法版權程式
站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本論壇所有文章僅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站之立場,討論區以「即時留言」方式運作,故無法完全監察所有即時留言,若您發現文章可能有異議,請 email :[email protected] 處理。